正在阅读:【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来源:中国日报网2019-09-25 19: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这是2019年6月25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张晨霖 摄)

  中国日报网9月25日电今天是新中国民航史上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经历了7次综合模拟演练、3场验证试飞之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今天上午正式投运。

  “凤凰展翅,翱翔九天”。作为20年内全球范围规划新建设的最大机场之一,大兴国际机场从开工建设到“展翅起飞”,每一步都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中国制造,惊艳!

【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路透社报道截图

  英国路透社25日报道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这项耗资数百亿美元的浩大工程,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就完工了,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报道称,这座机场由已故英籍伊拉克建筑师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预计旅客吞吐量最终将达到1亿人次,将大幅缓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压力。目前,首都国际机场已达运力极限。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25日报道称,大兴国际机场距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46公里,是首都国际机场与市中心距离的约两倍。不过,配套的高铁、城际快车、地铁和巴士等形成的交通网,将使乘客方便快捷地抵达机场。此外,河北和天津等地区的乘客也可以借助便捷的交通网享受到大兴机场所带来的出行便利。

【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日报道称,大兴国际机场这座备受瞩目的机场将使得中国首都的空中旅行迎来一个新时代。

  报道称,大兴国际机场是为未来而建设的,机场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拥有4条跑道和一个面积相当于97个足球场大小的航站楼,还有为旅客提供航班更新和机场信息的客服机器人。机场雄心勃勃的总体规划是将建成7条跑道,货物吞吐量达到400万吨。

  报道指出,这座机场因其5个与主航站楼相连的指廊而被有些媒体戏称为“海星”,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机场管理局承诺,从安检处到最远的登机口之间距离不超过600米——步行约8分钟。

【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这是2019年6月25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指廊。(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称,大兴国际机场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相当于140个足球场面积大小,预计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200万,世界上最非凡和特别的机场之一,从天空俯视十分惊艳。

  报道指出,这座机场不仅仅是一座机场,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最终高铁、城际快车和市中心至机场的特快列车都会“汇集”在此。其中最高时速达160公里的机场快线可以在20分钟内将旅客(从机场)送达北京市区。

  报道特别提到,机场航站楼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缝钢结构建筑,也是世界首个拥有两个抵达层和两个出发层的航站楼。

  此外,这座机场有名的圆形玻璃穹顶也体现了中国制造的顶尖水平。报道称,机场航站楼屋顶总共有8000多个天窗,阳光穿这些窗户,可以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照。

  中国技术,吸睛!

  5G、人脸识别、VR体验,大兴国际机场在建设过程中还引入了多项最新技术。借助先进技术,在大兴国际机场,值机、安检和登机等各个出行环节,都实现了高度智能化。

【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这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的自助行李托运点。新华社发(任超摄)

  据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管理部负责人介绍,在值机环节,大兴机场协同航空公司配备了400余台自助值机和自助托运设备,自助覆盖率达到80%,确保旅客在值机环节,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在安检环节,安检通道也只需要刷脸、刷身份证就可以了。智能旅客安检系统实现了旅客自助验证、旅客过检信息自动集成、自动分拣安全行李与可疑行李、自动节能、自动回传行李托盘等功能,单一通道每小时通行能力可以达到260人,可以确保旅客通过安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在登机环节,大兴国际机场全面升级了无纸化出行方式,实现了旅客“刷脸”登机,也就是说旅客不用出示任何证件、纸质登机牌或者电子登机牌,“刷脸”即可实现登机。

  大兴国际机场的这些“黑科技”大大方便乘客的同时,也吸引了国内外 “技术控”的眼球。尤其是使“一张脸走遍机场”成为可能的人脸识别和5G技术,特别引人瞩目,而中国在这两个领域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截图

  香港《南华早报》25日报道称,近日,华为公司、中国联通、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等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推出最新研发的创新成果——基于5G网络的智慧出行集成服务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5G+AI”最新科技,使乘客“刷脸”完成从购票、值机、托运、安检、登机等各个出行流程。

  报道称,大兴机场航站楼5G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实测速率超过1.2Gbps,比4G网络传输速度快100倍。

  报道还指出,大兴机场行李系统全面采用了记录行李身份信息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东航则在此基础上,与华为公司合作开发了5G行李跟踪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行李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精准定位。

【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截图

  澳大利亚新闻网也报道称,在大兴国际机场,借助人脸识别、无感红外测温仪、放射性物质定位检测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乘客安检和登机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报道还指出,在建设过程中,大兴国际机场还十分注重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应用,创新采用污水处理系统、太阳能系统用等绿色建造技术和装备。

  中国速度,震撼!

  从建设之初到顺利完工,北京新机场一直都备受瞩目,除了一流的建造水平和先进的技术配备,其建造速度也令外媒感慨不已。

  今年5月10日,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发布了由数百张卫星图像组成的一段延时视频。这段视频显示,中国首都新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已近成型,庞大的工程耗时仅三年半,建设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中国那些事儿】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翼”! 外媒感叹:中国智造再度惊艳世界

  该视频呈现了自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的整个机场及其航站楼的建设过程,视频由波兰空间规划师卡米尔 奥诺斯科(Kamil Onoszko)制作。

  奥诺斯科在接受《每日邮报》采访时表示:“机场建筑令人惊叹,因为它展示了人类可以完成多么伟大的工作。”

  他补充说:“地面景观的变化非常迅速,非常壮观。机场建筑非常漂亮,通过卫星都能看到。”

  这些卫星图像是从距离地面786公里轨道上拍摄的,图像数据来自欧盟地球观测和监测项目“哥白尼”。

  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斯蒂芬·麦克唐奈今年4月在实地探访时也感慨道:“看到这些,你真的会被这座机场的规模震惊到,也会为建造速度之快而感慨。中国聘请了世界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还有数千名工人。短短几年时间就建到了今天的程度。”(编辑:齐磊 刘世东)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